明洪武年間,袁氏先祖袁克誠帶領妻子兒女全家十一口人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來登封,居住在這里,因村東溝內常年流水,于是,舉家動手在河溝上修筑了一座石拱小橋,“袁橋”的名字也由此誕生。
袁橋村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鎮,距登封市區約10公里,距千年古剎少林寺約20公里,整個村落背靠少室山,南臨少溪河,如巨龍橫臥,村北至游方頭村東側收尾,形似龍尾,龍尾左側有一橢圓小丘,狀如神龜,村北水仙洞清泉四季長流,成“金龜探水”之勢。袁橋古村落可以用“古、文、紅、善、梨”五個字來涵蓋。
“古”
在袁橋村西,發現有新石器時期的人類居住遺址—“袁橋遺址”,距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
袁橋古槐 據《袁氏家譜》考,明朝洪武年間,始祖袁克誠于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入登封,定居于此。為了紀念舉家遷徙之事,特命子女每人種下一棵槐樹,共種下9棵以示紀念。古槐樹大約550至600年樹齡,屬一級古樹,已被載入《登封古樹名木》一書。
袁橋古寨墻 袁橋古村的古寨墻,由于“土層厚,打頭重”而聞名登封,有“南山豹子北山猴,中間有個袁老頭”的說法。到清朝同治年間,為了袁橋村民安居樂業,袁氏十六世孫袁夢松組織村民筑土為寨。原寨子呈橢圓形狀,周長約750 米,而現如今的古寨墻,是在保存下來的幾段土寨墻的基礎上,全部用古磚采用“修舊如舊”的方法將缺失的寨墻進行修復,形狀和長度都保持了原來的樣子,分別在東南、東北和西南設三個寨門,被附近百姓譽為“登封小長城”。
袁橋古避難碉樓 明朝萬歷年間,由袁氏七世孫、文思院太史袁國臣組織修蓋,共三層,每層有底向上砌磚微內收,下層磚砌墻厚約 1米,內設有暗道,直通寨墻外面。該樓起到了登高遠望、避難、防護外來侵犯的作用。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已登記造冊,列入重點保護項目。相傳在明朝年間,碉樓建成之后,籌建者準備了一大口鍋的銀元寶作為維修資金,藏在這棟樓的“一箭之地”,大家可以來袁橋游玩時探尋一下這一大口鍋的金元寶。
除此之外,還有500余年的石臼爻、明清時期四合院、古民宅、私塾學院、打更道、秘密暗道、牛王廟等歷史遺存建筑。
“文”
袁橋是登封教育史上的典范。在明清時期就是文人輩出,先后有52人獲得生員、太學生、庠生等身份,并進入仕場。袁橋村的私塾學校,從清朝嘉慶、宣統年間至民國初年一直未斷,至今還有兩處學院建筑保存完好。清朝中期至民國時期,一個約50戶,300多人的小村落辦起了4所學堂,名揚四方。清朝同治年間,袁橋創辦的私立學堂,走出了28位教師,分別在鄭州、洛陽、商丘等地執教。新中國成立后,從袁橋村走出的教師有60多人。袁橋人袁學易,1946年河南大學畢業后回到登封,開辦登封縣中學,就是登封一中的前身,并首任中學校長,為登封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紅”
袁橋有“中共登封紅一大”舊址。1938年2月,中國共產黨登封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袁橋中共早期黨員袁毅家中召開。中共洛陽地委書記陳耳東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15人,代表著全縣10個黨組織,40多名黨員。袁毅曾留學日本,與同學董必武等結為好友,曾任國民黨桐柏縣縣長,后辭任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共登封紅一大”舊址,袁毅家先后被列入登封縣級和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被登封縣(市)黨委政府命名為登封紅色教育基地。
在這里我們仰慕先驅的偉大,才能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并領會到袁橋人斥資3.8億元建設美麗鄉村以及守護、傳承紅色基因的良苦用心。
“善”
從古到今,袁橋人都有慈善之義舉。明清時期多次大旱,袁橋人扶賑救濟,感動省城,賜匾額“功在會垣”。又有大愛者將借據、欠條當眾焚燒,送匾額“焚劵高誼”,這幾塊匾額目前都在祠堂里面懸掛?,F在的磴槽集團袁氏三兄弟,更是把慈善事業發揚光大,2015年7月在袁橋村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村級慈善站,不但對貧困群眾幫扶,而且每月6號給全村65以上的老年人發放300至1000元不等養老金,還開設大病救助、金秋助學、夕陽關愛、愛心助困等慈善項目,真正的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河南省孝賢促進會也把袁橋村稱為“孝賢示范村”;
“梨”
在袁橋村北坡,有1000畝40年以上的梨園和800畝核桃園,袁橋村的梨遠近聞名,從歷史上,袁橋人就有種植梨樹的習慣,改革開放后,袁橋村大面積種植梨樹,不僅品種優良,而且種類齊,成為宴請賓朋或走親訪友的佳品之一,并開展了“萬畝梨園”的主題活動。袁橋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不僅皮薄肉細,而且含糖量豐富,水質豐滿,咬一口甘甜可口,吃過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健康綠色食品。每到春季梨花盛開,還會舉辦“梨花節”,九月份舉辦“香梨攝影大賽”等,袁橋梨園成為古村一景。
置身于袁橋古村落,猶如置身于一副歷經滄桑的畫卷。站在城墻上登高望遠,感受居高臨下;穿梭于古建筑群中,感受明清時期的氣息;夜間躺在民宿炕上,聽蛙鳴蟲叫,感受大自然的靜謐。我們還可以在大槐樹下聽袁橋老者講述它的歷史,在袁橋婚舍體驗古典的中式婚禮,在美食街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在手作坊體驗手工的樂趣。若在春季來游玩,還能置身千畝梨花海。趁著周末節假期,約上三五好友,來感受一下袁橋古村落的魅力吧!
轉載自鄭州晚報